利好!这些优秀提案或将改变中医未来!你对中医药的关心都在这里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新闻类自媒体!
来源丨人民日报等
征稿丨征集中医药行业热点评论及深度分析稿,投稿荐稿微信:aicaojilu
凤凰中医讯:2020年两会已经顺利闭幕。两会中有关中医药发展传承的优质提案和建议比比皆是。凤凰中医两会期间通过系列报道持续关注了中医药相关话题。在两会圆满闭幕之际,我们回顾代表委员的精彩提案建议,并立此存照,愿中医乘上政策的东风和人民的希望,锐意进取,重拾守护人民健康的话语权。
中医药教育与传承
学中医从少年抓起
中医药教育可借鉴少年班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和冲击,招录的学生少有中医功底,学习中医药“先天不足”,师资中临床实用型人才少。为此,张复明就如何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夯实人才基础提出建议:
给予中医药院校教育特殊招生政策。借鉴高校少年班办学模式,优先选择一批具有中医药家传背景、有天赋、有兴趣的孩子入学,从小开始系统性培养。
支持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允许中医院校自行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实行现代学徒制等教学模式改革,真正培养能够传承中医药的名医大师。
支持中医药院校医教融合。借鉴协和医学院办学模式,突出临床教学,构建中医药院校与中医院、中医药研究院高度融合的紧密联合体,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与临床教学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名誉主任孙伟也在发言中表示,中医中药培养的队伍建设人才要从早抓起,学中医要从少年抓,增强青少年对中医的爱好,使祖传的秘方得以传承。
传承中医药从娃娃抓起的优秀示范
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宣传,让高等院校中医专业的学生关注基层中医药服务,增强基层服务意识,加大对大学生主动服务基层的薪资待遇、职称晋升的优惠政策和支持。鼓励大学生主动走进社区、到乡镇,扎根基层。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订单式、定向式培养。
支持名老中医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教育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
建立高校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岗位需要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与医院、地方政府就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适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基层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民间中医绝活不能丢
要重视中医非遗传承
加大传统医药项目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比例,加大中医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比例,增加单一型项目在国家级名录中的比例,是对申请者世代传承心血的肯定,也让许多民间中医药人获得了身份归属感;
增加“民间实用土方”“少数民族医药”国家级非遗项目,充分发掘民间中医宝贵财富,防止失传,让传统医药成为国家医疗体系的强有力的补充;
大力促进中医药非遗项目向社会的普及。应该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增值”。
在老少边穷地区,中医药治疗和保健方法成本更低,会大大减轻民众的医疗负担。如果中医药项目得到大力推广普及,会起到减少甚至杜绝“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
中医药文化科普
应年轻化、趣味化、生活化、故事化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在基层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的展览、宣讲;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宣传应注重年轻化、趣味化、生活化、故事化,符合年轻一代特点;
加大宣传中医药在社会公众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推广疗效显著的方剂;
加强对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的监管力度,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拯救中华民族原创
加强中医经方传承
经方是中医临床的基础,而其传承却深陷“日渐式微”的困境。20世纪中后叶,随着一批。特别是上世纪末开始,李克绍、陈亦人、刘渡舟、陈瑞春等几位著名《伤寒论》研究专家相继去世,使得经方之声更加微弱。调研中,庹勤慧发现,不擅用经方和中医师自信不足渐成恶性循环。“很多基层中医医生不会用经方,治不好病,就扭曲地认为古代的配方不能治疗今天的疾病,造成老百姓没有机会享受经方的益处,对中医的印象也演变成了‘中医治不了急性病’‘中医只能调理’等。”
如何才能恢复经方的辉煌时光?作为医学博士,在湖南省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多年的庹勤慧,为振兴经方开出了“四味药方”:
“第一味”是加强中医药高校四大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难经》四大经典的课程建设,建立经典、经方过级制度,类似英语四六级考试。强制要求中医专业学生,毕业之前必须拿到一门,或者两门中医经典或经方的过级证;
“第二味”是经方大师的培育从娃娃抓起,可以引导感兴趣的孩子,在第二课堂学习背诵中医汤头歌诀,把经典背诵引入到国学考级制度中,让孩子们像学艺术一样拿到等级证;
“第三味”是加强基层经方推广,大力培养基层中医师会用经典。向大众传播以经方为标志的传统医学理念以及实用的生活经验,让百姓了解经方,熟知普通疾病的常用经方成药的选择;
“第四味”则是”加大经方成药的研发。
(点击查看☛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医药占比不足10%,中医药传承面临断层难题)
呵护民间中医成长,大力普及中医药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建立中医特色诊所
中医诊所备案制的推行和国家对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的支持,带动了全国中医诊所量的剧增,但中医诊所行业格局呈现“小、乱、散”的状态,要长久发展,就必须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特色的诊疗技术、有专长,建立品牌,要加强建立特色中医诊所。为此,司富春建议:
大力推行多点执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中医特色专科乃至连锁诊所;
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开办特色中医诊所,支持在基层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名老中医馆,支持有技术专长的农村中医师到工作室或中医馆进行师承学习;
支持基层中医特色诊所与公立医疗体系合作,使个体诊所医生可以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和师资力量加强对特色中医诊疗技术的学习;
进一步推进社会办中医特色诊所,将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坐堂医诊所作为优先领域优先举办。
(点击查看☛民间中医话题引热议!特色中医诊所老大难这样解决!)
适时设立“全国中医药节”
“设立‘中医药节’,有利于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唤起广大民众的中医药文化自觉,让更多的人传播中医药理念,加快中医事业发展的步伐。”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负责人王凤巧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医药振兴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医药节”的设立也必将大大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拉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带动中医药创新,建设健康中国
中医养生+绿水青山,大有可为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拥有健康才可以拥有全部。疫情面前,拼的不是金钱和资本,而是免疫力!中医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会主委吴晶认为,随着“治未病”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中医康养产业大有可为。
在环境资源具有独特优势的地区,建设中医医疗康养示范村庄,吸引老年人、慢性病人来医疗休养,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元的产业发展;
完善智慧医疗,为居家远程诊疗和健康大数据云服务提供基础设施,发展康养民宿;
加快建设和推动更多优质医养服务落地来应对老龄化危机,发挥中医药,中医非药物疗法在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养老保健中的独特作用,缓解全社会养老医疗压力。
凤凰中医特约评论员黎歌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中医药的发展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今年两会,振兴中医药又再次登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系列温暖中医人的操作定会让中医药更加普惠于人民,提升人民的中医药获得感,进而将中医荣光重新照射于世界医学之林,更好地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凤凰中医为中医发声、为中医人纪录、也愿为中医的振兴和发展贡献全部的力量。我们立此存照、惟愿继往开来,对中医重回人们健康事业的主导,拭目以待!
振奋!两会闭幕中医振兴成定局!一文看全中医之声!
奇葩!某些科学家“宁肯无药治疗,也反对用中医药”!政协委员怒问:为什么?!
终于!民间中医“松绑”!张伯礼:抓紧制定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公益活动 振兴中医 免费参会 扫码咨询
凤凰TCM传媒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